2024年5月10日至12日,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上海天文館以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合主辦的第三屆近地小天體應對青年論壇在上海臨港圓滿召開。論壇由衛星數字化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天文臺天文地球動力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小組、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青年創新促進會小組承辦,中國天文學會天體力學與衛星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協辦。
近地小天體的研究對探索太陽系起源、生命起源、人類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近地小天體監測、預警、防御逐漸成為天文學、地學、行星科學、航空宇航等學科的研究熱點,也是我國地面監測編目系統和行星防御體系的重要發展方向。
“近地小天體應對青年論壇”自2021年創辦以來,已在長沙(2021年)、南京(2023年)成功舉辦兩屆,形成了圍繞小天體探測與防御的科學問題、監測預警、任務設計、動力學與控制、科學載荷等議題的青年科學家學術交流平臺。
開幕式上,衛星數字化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朱野研究員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對參會嘉賓表示了熱烈歡迎,并對承辦方和協辦方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朱野表示,青年學者作為科技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小天體應對領域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和貢獻,中國青年學者的勇于擔當精神值得肯定與鼓勵。
本次論壇吸引了澳門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天文臺、以及南京大學、同濟大學、紫金山天文臺、中山大學等二十多家科研單位的100余位青年學者參與,就近地小天體的觀測與監測、軌道確定與預報、表面物理與結構特性等方向作了31個主題報告。通過豐富的報告,各位專家充分交流、集思廣益,為后續近地小天體應對研究和任務規劃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深入探索近地小天體的性質及運動規律,將對未來太空探索、地球安全以及人類文明的進步產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本次論壇不僅為青年學者們搭建了學術交流的平臺,也為推動我國近地小天體應對研究的深入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